-
燒馬棚這篇小說以孩子視角來寫,一開始雜貨店審訊,細節豐富,一些關於孩子的心理描繪特彆出色,進入對話後,迅速展現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情節,對爸爸這個人物做出了形象的展現。其後是搬家,遷到新地方去,這個過程節奏比較舒緩,適當地插入了一些關於這個家庭的背景,在當晚過夜時,在樹林子裡點起篝火,爸爸打了兒子,這兩個意象是這篇小說的很重要的核心。以一種特彆福克納的寫法,細節豐富細微,笨拙的巧妙,一家人搬到了一個新地方,圍繞著燒馬棚這一故事主體開始做出一個循環。
當天傍晚,爸爸領著兒子去地主家做一個類似報道,在進門前爸爸十分符合性格地冇有避開路麵上的一堆屎,而是直接踩了上去。這一踩打開了後續的故事。他踩得可信,讀者相信他會踩,是重要的一個事情。到這裡小說大概寫了四分之一左右,父親的性格大體上樹立起來了。福克納通過間接式的,孩子思緒式的寫法,做出了一個人物,與許多其他人物的形象塑造。但在踩屎的一刻,實際上任何讀者都不會知道接下來它會具有如此大的影響。踩屎寫的非常好,是小說的關鍵。
隨後,地毯臟了,必然的,符合邏輯,地主要求清洗。這是關於兩個人之間的矛盾,一起都非常自然。而爸爸這個形象是先入為主式的,他首先在讀者心中取得了地位,還有孩子。小說的關鍵就是,爸爸這個人物還會不會再次做出燒馬棚的舉動,以及他會怎麼去做。兩個人的矛盾出來之後,小說真正的技術性問題就來了。燒馬棚是一定的,我會覺得,以爸爸的性格,他是一定要報仇的,為了心裡一口氣,是不會想那麼關於家庭,房子什麼之類的事情。他是個呲牙必報的人。
作為孩子的媽媽緩和了這一矛盾,她力量不強,但一直在勸說著爸爸,洗地毯,然後在爸爸做出破壞地毯舉動時勸阻他。破壞地毯這一情節寫得比較隱晦,比較巧妙的隱秘但細心者完全能看出來,好像破壞地毯這一舉動都變得有些巧妙了。
接著,第二天,地主又來了,說賠償地毯,拿地裡的糧食收成來賠。孩子聽到之後對爸爸說,我們一點也不要賠給他。然後孩子接下來幾天乾起活來特彆賣力。這對這個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形象刻畫,會認為,哎,這個孩子其實在某些方麵也跟他爸爸蠻像的。而且我們會關心,到底這個事是怎麼個事呢。
這一過程中,夫親保持的是一個沉默者的形象,他冇說太多話,做太多舉動,但是在週六,叫上了兩個兒子,又到了雜貨店。又是熟悉的庭審。